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 | 我校学生自编自导网络纪录片荣获大奖!

朝气蓬勃的 四川文理学院 2020-08-23




四川文理学院坐落于天府秀壤,巴人故里——达州。作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城市,达州历经风雨,在革命岁月接受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仍有许多历史古镇,它们浴血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们不慕名利,静静地守候一方,保护一方水土,为一方人民遮风挡雨,等待着我们发现它们被时间隐藏的记忆,希望通过如今的模样追忆当年战火纷飞的岁月。

 点击观看《寻找红色之石桥行》


近日,“滚滚看巨变 巴蜀正青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发布仪式在成都市盛大举行。我校由学生团队摄制创作的网络纪录片《寻找红色之石桥行》荣获业余组优秀作品奖。

活动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两大类别。专业组是指具有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和新闻采编相关资质的机构作品,业余组为非持证机构及个人作品。我校陈俊科学生团队摄制的《寻找红色之石桥行》以达州石桥镇为拍摄对象,聚焦石桥镇红色文化,通过纪录列宁街等红色遗址追忆当年战火纷飞的红色岁月,以不忘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网络视听业界从业人员、短视频爱好者、高校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共征集到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网络纪录片、网络专题片、短视频等各类作品近700部。这些作品在网上展播20余日,8万人参与投票,作品总播放量1.5亿次。经过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70部获奖作品,其中优秀作品30部(专业组20部,业余组10部),入围作品40部,我校陈俊科学生团队参赛的《寻找红色之石桥行》网络纪录片获得评委组一致好评,成功入围并荣获业余组优秀作品奖。

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川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坐落在达州这片红色热土上。常年的红色文化晕染,让文理学子的内心深处都不自觉地烙下了红色文化烙印。历史不能忘记,如何将红色文化传承下来,传播出去,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学生团队成员都不自觉地把选题范围锁定在了达州众多的红色古镇上。正是依靠着对红色文化的高度信仰,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呈现,让文理学子的作品脱颖而出,打动了评委和观众。


幕后创作

陈俊科

文学与传播学院

在我们小组确定要拍以石桥镇的石牌坊为主题的纪录片之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既有央视的纪录片珠玉在前,也有大小各类新闻报道紧随其后,在对石桥镇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便敲定了这个选题.但因为时间紧促,这样的准备也不算十分充分,所以我便先写了选题策划文案,暂定下了分镜头脚本,后期主要也是我在修改——要充分体现出石桥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要根据具体的拍摄进行修改。

在第一次实地走访了石桥镇之后,我们先与当地一位负责管理石桥镇红军纪念馆的老人何成才先生进行了闲谈,然后我们观察了石桥镇的游客,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在这次实地了解之后,我们对石桥镇的红军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们原先的拍摄方案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动,并不断完善。

下午时间,何爷爷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老人家非常健谈,通常是我们刚提出了一个浅显的问题,他便能和我们聊到许多有趣的东西。整个采访持续了近一个小时,老爷子详细向我们介绍了石桥镇的整体历史,其中包括四座主要石牌坊的晚清建造史、后期红军改造史,以及红军驻扎在这里时的故事。采访结束后,老爷子意犹未尽,带我们再去走一遍四座石牌坊、红军纪念馆,还有当时的红三十军政治部,花了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何爷爷这个资深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可谓收获颇丰,让我们不仅对石桥镇的历史,还对纪录片的摄制都产生了新的想法。

  纪录片的完成真的特别考验团队协作能力,一部纪录片的拍摄通常需要一个多人团队经历一段时间的准备与磨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成员都必须各司其职才能顺利的展开拍摄。或许因为我们组人比较多,想法也就比较多,所以在做什么决定的时候特别难以统一,也经常无法考虑到所有人的意见,不过经过两个月的相处我们也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虽然此次拍摄过程艰辛,我们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真正参与拍摄,不过我们也凭借着团队的力量,并且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尤其感谢带领我们认识石桥镇的何成才爷爷,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纪录片的完成,让我们得以最终克服许多困难,完成了这部纪录片。


幕后采访

王为维老师

文学与传播学院


01

王老师您好,为什么当初选择报送这部作品参赛?


这部作品以中国红军第一街——列宁街为拍摄场所,反映了当年工农革命的发展历程及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基础上。所以用石桥镇镌刻存留的遗迹告诫青年学子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生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由此我推荐该团队参加“滚滚看巨变 巴蜀正青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网络视听节目评选活动。


02

请问在指导学生团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拍摄设备不足。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学生人数较多,设备有限,该团队拍摄时没有稳定器,拍摄出来的画面有轻微晃动,这给后期剪辑带来一些麻烦。剪辑时不断剔除晃动性镜头,使得有效素材量受影响。精剪阶段尽量做到前后镜头衔接顺畅,保证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03

请问这次参赛和众多高校、团队同台竞技,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感触最深的是影视从业者们的敬业精神。影视行业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在幕后工作,默默无闻,被人认可的途径就是作品。用作品征服专家和观众是影视行业的规则。和广播电视机构专业作品相比,我们的作品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我们学校一直在推行教学改革。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在基础知识的浸润下,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赛事检验实践作品的实力,才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编辑:甘玉锋  欧婷 伍婧▶审核:甘玉锋  曾怡  余卓亚▶终审:于贵  
▶投稿邮箱:hlwszb@163.com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

衣旧情深 | 文理暖心接力  爱在大凉山

校园网络电视台正式成立,我们等你来秀......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点一下,让小妮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